“新汉学计划”博士生项目由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设立,联合中国顶尖高校和优秀学者,致力于为海外研究中国的青年学者提供博士阶段在华研修的机会和支持,包括中外合作培养博士项目和来华攻读博士学位项目。
beat365官网历史悠久,名家辈出,是beat365官网文科教学和科学研究实力最雄厚的学院之一,拥有中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和艺术学理论三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中国语言文学为国家重点一级学科(全校文科唯一),在第四轮教育部学科评估中位列A档;新闻传播学科为四川省重点一级学科,是西部地区最早的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在第四轮教育部学科评估排名B+。学院教师队伍实力雄厚,名师荟萃,欢迎符合条件的青年学者报名。
 - 申请资质 - 有志于从事与中国相关的人文社科领域研究,学术基础扎实,有较为明确的研究课题或目标,能用中文开展研究,具体如下: - (一)中外合作培养博士项目 - 1、非中国公民; - 2、汉语水平考试(HSK)三级及以上; - 3、正式注册的外国正规大学在读博士生。 - (二)来华攻读博士学位项目 - 1、非中国公民; - 2、汉语水平考试(HSK)五级及以上; - 3、已获得硕士学位,或应届毕业硕士生。 - 二、申请时间及方式 - 2022年2月28日前登录http://csp.chinese.cn/myDoip完成在线申请。 - 三、申请材料 - (一)中外合作培养博士 - 1、博士在读证明; - 2、硕士论文摘要或其他研究成果; - 3、在华期间研究计划; - 4、2封本专业领域专家推荐信; 
- 汉语水平考试(HSK)成绩单。 - (二)来华攻读博士学位 - 1、经公证的大学本科、硕士学习期间成绩单、学位证书(应届硕士应提供学校证明文件); - 2、博士研究计划; - 3、2封本专业领域专家推荐信; 
- 汉语水平考试(HSK)成绩单。 -   
- 导师目录 
 
  
   | 序号 | 导师姓名 | 专业 | 学科专长及研究方向 | 主要研究课题 | 可指导新汉学课题 | 邮件地址 | 
  
   | 1 | 曹顺庆 |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 比较文学 | 中华文化全球传播 | 7、中国历代经典在海外的传播和影响 | shunqingcao@163.com | 
  
   | 2 | 丁淑梅 | 文学、艺术学 | 中国古代文学、戏剧戏曲学、俗文学 | 明清戏曲研究、海外汉学与明清女性文学研究、海外中国戏曲文献研究、非遗在地化实践与传播 | 14、明清时代的文学与艺术;7、中国历代经典在海外的传播与影响;16、海外收藏的中国文献与文物研究 | dsm319@scu.edu.cn | 
  
   | 3 | 傅其林 | 中华文化国际传播、文艺学 | 文学研究、跨文化传播研究 | 东欧汉学发展史、中华文化海外传播路径研究、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的海外传播 | 12.中外(某国)比较文学研究、39.中外(某国)哲学对比研究 | fuqilin11@qq.com | 
  
   | 4 | 顾满林 | 汉语言文字学 | 汉语史、汉文佛典语言 | 佛教词语研究 | 6.中国古代典籍外文译本研究 7.中国历代经典在海外的传播和影响 11.中外(某国)现代语言学比较研究 15.佛教艺术与中国历史 20.对外汉语教学研究 | gumanlin@163.com | 
  
   | 5 | 国威 | 中国语言文学 | 中国古典文献学、佛教文献、域外汉籍 | 目录学、佛教文献与文化 | 7. 中国历代经典在海外的传播和影响12. 中外(某国)比较文学研究
 15. 佛教艺术与中国历史
 16. 海外收藏的中国文献和文物研究
 | donghaisisheng@qq.com | 
  
   | 6 | 胡易容 | 新闻传播学、艺术学理论、中国语言文学 | 跨文化传播、符号形象学、
 消费社会与品牌形象战略
 | 符号形象认知与传播;当今中国文化发展的符号学研究;巴蜀符号数字人文传播研究;
 | 19. 中国流行文化:电影、视觉艺术、文学与当代文化;81. 全球化视野中的“中国形象”塑造;
 | rongyi_hu@126.com | 
  
   | 7 | 黄勇 | 宗教学、古代文学 | 道教史及道教文学 | 韩国道教史和道教文学 | 99.中韩宗教对比研究 | huangyong1510@163.com | 
  
   | 8 | 李菲 | 中国语言文学 | 文学与人类学、文化遗产研究、多民族文学与文化 | (1)文员工活的人类学民族志考察;(2)西南中国乡村振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 | 19. 中国流行文化 :电影、视觉艺术、文学与当代文化;40. 中国少数民族文化的融合与保护;45. 全球化语境中国多元文模式考察 | feili001@scu.edu.cn | 
  
   | 9 | 李瑄 | 中国文学 | 中国古代文化与文学 | 7.中国历代经典在海外的传播和影响;14.明清时代的文学;17.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学 | 7.中国历代经典在海外的传播和影响;14.明清时代的文学;17.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学 | lixuan04@126.com | 
  
   | 10 | 李怡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17. 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学、美术、音乐、戏剧 | xsliyi@163.com | 
  
   | 11 | 刘亚丁 |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 俄罗斯汉学、中俄文化关系、俄罗斯文学、中外文学比较 | 阿列克谢耶夫院士学术思想研究、《道德经》的俄文翻译研究、《论语》俄语译本研究、俄罗斯当代作家作品与中国文化关系的研究、俄罗斯汉学家与中国文化关系的研究 | 7、中国历代经典在海外的传播研究6、中国古代典籍外文译本研究12、中俄比较文学研究16、海外收藏中国文献研究 | liuyading2007@163.com | 
  
   | 12 | 王彤伟 | 汉语言文字学 | 汉语史、训诂学、文字学 | 域外汉籍文献语言综合研究汉语常用词演变研究
 汉语量词史
 《说文解字》综合研究
 | 7. 中国历代经典在海外的传播和影响11.中外(某国)现代语言学比较研究
 16. 海外收藏的中国文献和文物研究
 20. 对外汉语教学研究
 24. 来华传教士文献中的汉语和中国(包括未出版手稿)
 | wangtongwei1975@163.com | 
  
   | 13 | 王一平 |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 当代英美文学、科幻文学、比较文学 | 20世纪-21世纪中国科幻小说,西方乌托邦小说、反乌托邦小说、科幻小说 | 12. 中外(英国、美国)比较文学研究(当代科幻)19. 中国流行文化:电影、视觉艺术、文学与当代文化(当代科幻)
 | yipingwang@scu.edu.cn | 
  
   | 14 | 张弘(普慧) | 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史(魏晋南北朝隋唐史)、宗教学(佛教文化) | 中国宗教语言、文献、文学、美学 | 中国佛教文学通史;汉译佛典文学研究;中古丝路文明交流与互鉴、德国汉籍编目 | 90.欧洲文化与汉学传统;99.中外(某国)宗教对比研究;15.佛教艺术与中国历史;8.中国神话起源。 | puhui@scu.edu.cn | 
  
   | 15 | 张勇(子开) | 文学 | 中国传统文化【文学,语言文字,宗教信仰等】,中外文化交流 | 中国传统文化【文学,语言文字,宗教信仰等】,中外文化交流 | 中国传统文化【文学,语言文字,宗教信仰等】,中外文化交流 | zhangyong@scu.edu.cn | 
  
   | 16 | 周维东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17. 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学、美术、音乐、戏剧 | mtweidong@126.com | 
  
   | 17 | 庄佩娜 |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 比较文学、翻译学、文化研究 | 文学史;身体研究 | 6. 中国古代典籍外文译本研究; 7. 中国历代经典在海外的传播和影响; 12. 中外(某国)比较文学研究; 91. “中国形象”在海外; | alison19831208@163.com | 
 
 - 咨询电话及邮箱 - 028-85996393;751549433qq.com 刘老师 - beat365官网外事办 - 2022年2月17日